星期一, 1月 29, 2007

每日一語:持平

持平,中肯和真確的報導一向被視為新聞自由的立足點,然而,最近就廣管局裁定香港電台「鏗鏘集」抵觸了現行的廣播條例,並向其發出強烈勸諭,要求香港電台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持平要求,就引來諸多怪論,說如果要按照廣管局的標準,豈非凡拍攝老人特輯時都要同時訪問兒童和青少年才能持平嗎?又或說拍攝貧窮子弟時都要找來富有人家來平衡嗎?當然不是!

持平的意義雖然簡單,但其實際應用卻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和處境性,以伊拉克被指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為例,大家應該還記得在美國向伊開戰前的西方媒體,差不多都是一面倒的報導美國中情局所搜集到的證據,而伊拉克自己以至聯合國檢查員布克利斯先生 (Hans Blix)的聲明和報告卻被忽略,這就是不持平或偏頗的一個實例。明顯地,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因而承受了莫大的傷害和痛苦!直至今天,伊拉克境內的炸彈事件和人命傷亡真是無日無之。

那我們應如何決定某一報導手法是否持平呢?這亦不太困難,因為我們可以發問:「在報導中我們採納﹝或拒用﹞某些人士或事物會否影響報導的持平性,又或是否會導致偏頗呢?」以拍攝老人專輯為例,一般當然不需同時採訪青少年和兒童群體,除非報導亦涉及後者的權利或義務;同理,若拍攝某地的貧苦現狀,一般亦不需要同時訪問當地的富豪來作出平衡的。

另一例就是近期百佳超市的「油魚事件」,若果報導的核心是要弄清楚百佳是否有意隱瞞或欺騙顧客,當然不需要同時採訪惠康或華潤等超市了;不過,如果問題是要搞清楚本港有多少超市以至魚檔有出售油魚的話,那電台和報館就真的要同時四出採訪本港各不同的超市和市塲了。

各位網友,相信你現在必明白甚麼是持平了,讓我再重申一次,在某一報導或特輯中,若要決定是否需要採納﹝或拒用﹞某些人士或事物的訪問來達至持平時,我們可以發問一個驗準問題﹝test question﹞,就是:「在報導中我們採納﹝或拒用﹞某些人士或事物的訪問/意見時,會否影響報導的持平性,又或是否會導致偏頗呢?」若答案是「會」,我們當然要針對相關處境而作出調節﹝如透過內容或訪問的增刪),來達至相關議論的持平和準確性,若答案是「不會」,則只要按常規辦事則可,若畫蛇添足或周官放火,只會貽笑大方!


尚有補充觀點:明光社每週評論(24/1/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