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7, 2009

網主回應香港大學學生會風波

從報章報導得知港大學生會長陳一諤質疑柴玲在89民運時「走佬」(即外逃),並指用「六四鎮壓」字眼較「六四屠城」好,因前者是客觀事實,後者是主觀描述。事件竟導至學生會公投罷免了陳一諤會長之職,實百年來首次!

首先,1989年的六四事件對大多數海外華人而言,是一件令人痛心、失望和悲憤的事件,對於當年北京當局出動裝甲車和坦克等軍備來平息亂局,實在是令人驚訝的!我相信,大多數的海外華人都覺得事件不應如此收場,而平反六四亦是很多人的願望。不過,六四的種種爭論和事實,卻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又是另一實情,例如對中國官方和媒體當年所發放的證據和言論,至今尚有很多疑點。

以自由民主見稱的香港,對六四的討論和不同立場的表述,本來是正常不過的,可是,今次港大學生會的執委因其會長陳同學對六四的一些個人言論跟學生會的統一口吻有所偏差或抵觸時,便拿出殺手鐧來罷免對手,而不以更開放和包容的方法來處理,實在有點叫人覺得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味道,正如伏爾泰說的:「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作為民意代表的一方,若深信言論自由的價值,就應該給對方有足夠的言論空間和解說,才可服眾,否則便是雙重標準了。

Charles君的來函及質疑是言之成理,當中帶出一個重點,在現有學生會制度下,只要能確保有不少於10%的會員出席,並在當中得到過半數的贊成票數,便可罷免主席或其他執委,這使人感到現行學生會的制度潛在著一極大的不穩定性;如果碰巧學生會中有2個近乎勢均力敵又互相對抗的團隊,則可以說,你罷免我、我罷免你的事情必定會無日無之了。另外,現今的同學很多都是為了讀書考試或賺取外快等忙個不了,更大的可能是學生會很易被一少撮的活躍份子所操縱;如果真是這樣,學生會所強調的民主與包容精神實難落實。

如以實用﹝Pragmatic﹞和政治考慮出發,平反六四大概不會是近期的事,對香港人以至世人更能帶出具體果效的,就是我們從中汲取了的教訓,如歷史可重演,我們要問:有沒有一個雙贏的可能和方法呢?孫中山先山說得好:「知難行易」,當然亦可說是知易行難;在一個飽受文革摧殘,充滿著種種隱憂和矛盾的地域裏,發展的道路是荊棘滿途,民主的道路更是重重險阻,若真要以和平的手段來達至雙贏,大概不能硬套西歐走過的道路和策略呢!

黎民

來函照登:香港大學學生會風波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陳一諤在六四論壇上失言事件鬧得火熱,終於在四月二十三日在公投制度下被罷免。陳一諤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是理所當然,但港大學生會處理手法是否適合,和香港大學的多元學術氣氛和包異見的能力能否延續,都值得反思。以我之見,六四的討論不應向任何一方傾斜,應包容不同意見,和尊重不同人的個人立場;以公投決定“永久立場”,只會令本身對歷史認識有限大學生更不能參與多元討論。

(一)港大學生會尊重言論自由?

根據香港大學學生會的網頁,二零零九年四月一日港大民主牆遭人用咖啡惡意破壞,事後學生會發表聲明,其中提到:

“我們藉此機會重申,多元的社會需要包容及尊重,並強調理智於公開討論平臺上的重要性。惟有一個能容納多元聲音、並能作出理性討論的社會方能享有真正的言論自由。”(
http://www.hkusu.net/content/view/294/66/lang,/

不錯,真正的言論自由是需要包容多元聲音的討論環境。但是在最近港大學生會會長陳一諤被罷免的事件中,港大學生會又表現了多大的包容呢?

在六四論壇上,陳一諤表達了和部分港大學生不同的意見,翌日,港大學生會立即發表嚴正聲明,和他們的會長劃清界線,並表明“香港大學學生會幹事會”的立場,已經把他們的會長排除出幹事會。同時,他們沒有尊重陳一諤的個人立場,在公投前先假設其立場的不當。
http://www.hkusu.net/content/view/296/66/lang,/

(二)學生會公投就是民主有公信力?

其後,學生會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平反八九民運,並就六四屠城負上責任。」議案和「罷免陳一諤」提出公投(general polling)。首先,“屠城”一字有誤導性質,我支持平反六四,但不同意用上血腥字詞;更反對學生會以公投強迫所有港大生支持個別屆別學生會的立場。六四公投本身欠缺公信力,根據學生會網頁,投票率只要有百分之十便為有效;而是次投票的學生不到會員總數百分之二十,學生會還“欣然宣佈,是次公投投票率為19.004%,議案以92.56%大比數通過。”。這又和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選舉有和分別?低投票率讓人懷疑種票的可能,而學生會本身未有就低投票率進行檢討,還快刀斬亂麻,“欣然宣佈”議案獲得(小部分學生的)“大比數通過”,強行讓以後的港大學生會和其他學生接受這一屆小部分學生的立場。

在「罷免陳一諤」公投中,投票率 一樣不足百分之三十;陳一諤以“一人內閣”身份當選,可以看出他有其過人之處,在因選舉問題重選中,陳的一人內閣一樣成功當選,單以他就個別事件的言論,全盤否定他在其他反面的功勞,恐怕不太合適。

(三)永久立場:港大二十三條

以難以有公信力的公投通過一項永遠的立場,以後個別學生便有法理依據禁止一切異見,這和二十三條的“以言入罪”只有五十步與百步的分別?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決定學生會的永久立場,實在難以看到包容。

立法會的一般議案需要過半數議員通過,而在重大議案例如政改方案上,立法會要有三分之二通過;更高的票數是確保通過的議案得到更多市民認同,但港大學生會未見有就重大議題設立更高通過門攬,更沒有確保投票率以保公信力。

以後有學生提出和公投內容稍有不同的言論,其他學生就會根據一項投票率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公投,禁止該名學生發言;六四論壇隨時變成民革盛行的批鬥大會,批鬥異見學生。

其實,投票率低反映學生根本對事情本身認識和關注有限;港大學生會網頁上的所謂六四真相,又有多少是百分之百準確的?港大學生會有必要就一個學生認知有限的議題定下一項有如港大二十三條“永久立場”嗎?

總結:多元討論才是應有的學術風氣

要提升學生關注和認識,要求以後學生接受單一立場是沒用的;多接受不同立場,不要每每提罷免,提統一言論,才是大學生應做之事。香港的教育制度過於強調公開考試,學生對國家世界認識不足,要是要他們進大學便失去表達意見的空間,未免失去了大學“多元思考”的意義了。此外,大學學生會在實現民主制度同時,應多檢討制度本身能否體現民主的精神,以保持大學生的精英地位。

Charles